文化/中国/话语研究文献(新汇编2019)


[1] 杨俊蕾. 文化全球化中的民族话语权[J]. 天津社会学, 2002(3):102-107.

[2] 杨寄荣.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话语演进研究[J]. 思想教育研究, 2018(12):51-55.

[3] 陈永斌. 当代中国国家文化形象的系统构建及其话语生成[J]. 社会科学战线, 2015(4):271-274.

[4] 胡伯项, 刘东浩. 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的文化话语转换[J]. 马克思主义研究, 2013(4):82-87.

[5] 李金铨, 张磊. 以历史为经, 以世界为纬-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的想象力[J]. 国际传播, 2016(1):45-53.

[6] 韩瑞霞,曹永荣,徐剑,刘康,吕杰,约翰·奥垂治.差异中的同一:中美文化价值观比较——基于一项对美国民众的大型国际调研[J].上海交通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 2011,19(6):49-55.

[7] 关世杰.试论二十一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[J].北京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 1998(5):50-58.

[8] 冯广艺.论话语权[J].福建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 2008(4):54-59.

[9] 陶东风.文化研究:西方话语与中国语境[J].文艺研究, 1998(3):22-31.

[10] 胡伯项,刘东浩.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的文化话语转换[J]. 马克思主义研究, 2013(4):82-87.

[11] 刘兰兰.“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文化网络传播机制构建[J]. 新闻与传播, 2019(3):169-172.

[12] 李景平,王婷. 视域融合理论下百年中国跨文化交往之省思[J].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8,38(6):39-45.

[13] 李智. 新世界主义: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理念[J]. 国际政治与经济·新视野, 2018(1):123-128.

[14] 马诗远,陈珂. 西方人讲中国故事的话语实践、规律及启示[J]. 对外传播, 2019(9):69-71.

[15] 王丽.“互联网+”时代一带一路文化传播模式探析[J].理论月刊, 2017(10):83-87.

[16] 龚双萍,张韧.中美冲突性国防话语的文化话语分析[J].云梦学刊, 2018,39(3):7-11.

[17] 谢清果. 中国文化的话语权提升之道[J]. 人民论坛, 2016(23):10-14.

[18] 曹顺庆, 李思屈.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及其方法[J]. 文艺研究, 1996(2):12-21.

[19] 施旭. ()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话语理论与实践[J]. 外国语, 2018(5):90-95.

  • Shi-xu
  • 新浪微博: 文化话语研究
  • 微信公众号: 文化话语研究
  • Cultural Discourse Studies

联系

杭州师范大学恕园19-201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

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

邮箱:shi_xu@hotmail.com

版权

Copyright ©2010-2017 shixu.hznu.edu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
制作维护:亿校云

文化/中国/话语研究文献(新汇编2019)


[1] 杨俊蕾. 文化全球化中的民族话语权[J]. 天津社会学, 2002(3):102-107.

[2] 杨寄荣.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话语演进研究[J]. 思想教育研究, 2018(12):51-55.

[3] 陈永斌. 当代中国国家文化形象的系统构建及其话语生成[J]. 社会科学战线, 2015(4):271-274.

[4] 胡伯项, 刘东浩. 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的文化话语转换[J]. 马克思主义研究, 2013(4):82-87.

[5] 李金铨, 张磊. 以历史为经, 以世界为纬-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的想象力[J]. 国际传播, 2016(1):45-53.

[6] 韩瑞霞,曹永荣,徐剑,刘康,吕杰,约翰·奥垂治.差异中的同一:中美文化价值观比较——基于一项对美国民众的大型国际调研[J].上海交通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 2011,19(6):49-55.

[7] 关世杰.试论二十一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[J].北京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 1998(5):50-58.

[8] 冯广艺.论话语权[J].福建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 2008(4):54-59.

[9] 陶东风.文化研究:西方话语与中国语境[J].文艺研究, 1998(3):22-31.

[10] 胡伯项,刘东浩.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的文化话语转换[J]. 马克思主义研究, 2013(4):82-87.

[11] 刘兰兰.“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文化网络传播机制构建[J]. 新闻与传播, 2019(3):169-172.

[12] 李景平,王婷. 视域融合理论下百年中国跨文化交往之省思[J].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8,38(6):39-45.

[13] 李智. 新世界主义: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理念[J]. 国际政治与经济·新视野, 2018(1):123-128.

[14] 马诗远,陈珂. 西方人讲中国故事的话语实践、规律及启示[J]. 对外传播, 2019(9):69-71.

[15] 王丽.“互联网+”时代一带一路文化传播模式探析[J].理论月刊, 2017(10):83-87.

[16] 龚双萍,张韧.中美冲突性国防话语的文化话语分析[J].云梦学刊, 2018,39(3):7-11.

[17] 谢清果. 中国文化的话语权提升之道[J]. 人民论坛, 2016(23):10-14.

[18] 曹顺庆, 李思屈.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及其方法[J]. 文艺研究, 1996(2):12-21.

[19] 施旭. ()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话语理论与实践[J]. 外国语, 2018(5):90-95.

杭州师范大学恕园19-201

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

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 邮箱:shi_xu@hotmail.com

Copyright ©2010-2017 shixu.hznu.edu.cn all rights reserved. 

公安备案号:33011002011919  浙ICP备11056902号-1 

制作维护:亿校云

  • Shi-xu
  • 新浪微博: 文化话语研究
  • 微信公众号: 文化话语研究
  • Cultural Discourse Studies